文章轉載來源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物聯傳媒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物流業是國民經濟體系中極為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物流業在互聯網經濟的催動下發展較快,景氣指數基本保持在50%以上,業務總量、新訂單和從業人員都處于持續擴張的狀態。
物流的發展經過了PD產品配送階段、綜合物流階段和供應鏈階段,物流服務當前的主要轉型方向包括:從單純物流服務向供應鏈服務轉型、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提供低時延、大帶寬、大容量的通信服務, 以及無線蜂窩網絡特有的電信級高可靠、高安全、廣覆蓋能力,可以在物流運輸、港口、工廠車間、物流園區、倉儲配送等物流環節,將人 - 機 - 料、點 - 線 - 場進行數字化、無線化改造。結合大數據、IoT、AR、AI 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在信息化、自動化基礎上,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方案。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執行效率,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運輸的提速降本、生產的無人化、配送的精準高效。
本文從智慧物流的幾個典型場景入手,探討與5G結合的方案和關鍵技術。
智慧物流運輸
運輸作為物流的重要環節,也是物流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據統計,我國運輸占物流成本的比例在51%左右。而公路運輸是其中的最主要部分,按照2020年的統計數據,全國公路貨運規模占比為73.93%,鐵路貨運規模占比9.62%,水路貨運規模占比16.43%。
也正是因為如此,公路運輸需求廣泛,在降低物流成本GDP占比,支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公路運輸的公益屬性更加突出,而公路運輸企業自身存在“散、小、亂、差”的特點,在面臨鐵路、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競爭下,企業效益下降,安全事故管控難,在面臨疫情管控的情況下,司機短缺問題也極大影響著物流運輸效率,更是加劇了公路運輸的困境。
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優化運輸路線、協調運力資源、提升管理水平,被認為是提升公路運輸能力和效益的有效手段,同時隨著5G車聯網和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為物流運輸的智慧化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和關鍵技術,有助于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和交通事故傷亡率,顯著提升交通效率和物流企業效益,并能有效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圖來自《羅戈研究:2021中國物流科技發展報告》
基于自動駕駛的物流干線運輸具有廣闊的市場。首先從市場空間來說,預計干線運輸達到7000億元左右。其次,中國有近3000萬卡車司機,由于市場分散、價格不透明,層層轉包的現象很多,服務難以保障。盡管隨著貨運平臺的興起,市場得到規范,但司機以個體為主,疲勞駕駛等安全問題仍很突出。最后,干線貨運的成本結構可理解為“3322”,30%燃油費,30%是路橋費,20%是司機,20%是車輛的折舊和維修。可以看到,司機和燃油的成本占比達到50%。基于以上因素,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公路貨運干線運輸,能夠有效達成降本、增效、安全的目標。
4G/5G V2X技術成為支持無人駕駛公路貨運的關鍵技術,在網絡架構、通信協議、SLA保障等方面均專門設計,以滿足車聯網的通信和部署要求。
智慧港口
港口是貨物的重要集散地,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2021年全國完成貨運量521億噸,其中港口貨運量為155.5億噸,同比增長6.8%,外貿貨物吞吐量為47億噸,同比增長4.5%。可以說,港口在保證物流通暢和供應鏈安全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多次出現的港口貨船排隊無法卸貨、集卡無法疏散貨物現象,大大擾亂物資供應,隨之而來的超市無商品可銷售、工廠無物資可生產,極大影響了社會生產和生活。
最近幾年,5G在港口智慧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量應用通過5G承載,通過5G在處理多路高清視頻、低時延控制、高上行帶寬、高可靠通信、立體覆蓋等關鍵技術上的逐漸成熟,在以下場景得到應用。
5G港機遠控:通過使用5G改造原有的電纜,可實現基于高清視頻處理的遠程控制,5G通信時延可低于10ms,上行帶寬達1.1Gbps,可靠性達到99.999%,滿足港機遠程操控的要求。
圖來自《5G智慧港口全業務場景落地白皮書》
5G無人駕駛:通過5G車路協同、高精度定位、無線立體覆蓋,可實現無人集卡、無人AGV集群的自動駕駛,減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作業效率,同時降低突發情況如疫情等的影響。
5G智能理貨:通過在岸橋安裝高清攝像機,利用5G高清視頻回傳+AI視覺分析技術,實時對集裝箱箱號、殘損、拖車號等信息進行自動采集、識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理貨作業效率和理貨數據完整度。
5G智能解/鎖站:通過5G傳輸三維激光視覺掃描定位系統和六軸自動機器人的拆解鎖狀態信息,全程流程監管裝拆鎖作業,保障作業安全,打通無人自動化碼頭的關鍵堵點。
5G智能安防:港區部署360度高清攝像機將場景傳回后臺,安保人員通過VR眼鏡實時監測港區異常情況,同時結合AI技術,自主監測并反饋港區異常動態。大幅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安防監管效率。
5G作業行為分析:通過5G對港區內集卡、港機等設備的司機行為進行智能分析和預警,在后臺管理系統可分析和存儲駕駛員行為習慣,建立安全檔案,提高操作人員安全行為管理水平。
智慧工廠和物流園區
園區是社會生產的重要形式,包括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等,據官方調查,2018年全國物流園區1638家,處于運營狀態的1113家,占67.9%;處于在建狀態的325家,占19.8%;處于規劃狀態的200家,占12.2%。工業園區更是多達8萬多個。園區也正在向無人化、智慧化發展,而這離不開物流的無人化。大量的工廠和園區借助各類物流機器人實現了無人化。以羅戈研究的報告,有以下一些主要場景。
多場景集群機器人倉儲無人化:以馬路創新的方案為例,通過舉升式AGV/AMR、箱式倉儲機器人、穿梭車、叉車/地牛等搬運機器人,進行整托/料車/料箱的搬運,實現貨架到人、貨箱到人、發貨分揀等。
智能工廠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和智慧內物流系統:以海康桐廬智能工廠為例,通過移動機器人系統、及其視覺系統、DWS系統,實現工廠從原材料到貨、入庫、倉儲、線邊倉配送、成品入庫、成品出庫的自動搬運、自動打包,實現自動化、無人化。
海康智能工廠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和智慧內物流系統
電商物流服務場景:以海康機器人的方案為例,通過各類叉車、分揀機、自動分揀系統等的協同,實現貨物的自動供包、單件分離、自動裝車等,全過程實現自動化,大幅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成本,為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汽車工廠總裝車間全程自動化:以安吉智能的案例為例,覆蓋MEB總裝車間的物流運作業務,掃描,貨物出入庫,庫存盤點實現作業全自動化。實現自動化實施率100%,節約場地2000平方米,提升作業效率40%,出庫時效300秒。
5G園區智慧物流指基于 5G 通信低時延、大帶寬、大容量的技術優勢,以及無線蜂窩網絡特有的電信級高可靠、高安全、廣覆蓋能力,將工廠車間、物流園區的人 - 機 - 料、點 - 線 - 場進行數字化、無線化改造。以便利用大數據、IoT、AR、AI 等新興技術,在信息化、自動化基礎上,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方案。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執行效率,整合物流資源,融入工藝與流程,確保生產節拍。同時,5G 無線通信方式實現工廠網絡扁平化,進一步使能柔性制造。
5G提供的高帶寬、低時延通信能夠有效支撐智慧工廠和物流園區的各類應用,包括AGV云化控制、智能選揀、無人配送、機器視覺、AGV協同控制、RGV C2C控制、AGV集群調度、批量盤點、融合定位、數字貨架、移動作業、在途監控等(參考《5G智慧物流應用場景與解決方案白皮書》)。
智慧物流應用場景對網絡需求的分類示意圖
智慧物流配送
配送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隨著大量電商服務、外賣服務的興起,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帶來了大量的物流配送需求,以2021年數據我,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083億件,同比增長29.9%,包裹數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同時,僅以美團為例,2021年外賣交易數達143.68億筆,同比增長41.6%;交易金額達7020.57億元,同比增長43.6%。這些物流配送主要依靠人來進行,據2021年統計,全國快遞員450萬,美團注冊騎手527萬。
無人化的物流配送技術同步也在發展,尤其隨著快遞單量的增長、人工成本的增長、疫情等的影響,如果實現安全、快捷、無接觸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已經成為電商物流、快遞公司的研究方向。
無人駕駛配送車:通過引入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配送車上,實現快遞、零售、消防、公安等各種場景的無人物料配送。如智行者蝸必達無人配送車、京東物流的L4級自動駕駛無人配送車、阿里巴巴/菜鳥的無人配送車和配送平臺。
末端即時配送機器人:通過引入SLAM技術,以及環境感知技術,機器人可以實現動態避障和路徑軌跡規劃,自動轉向等功能,滿足不同場景,如酒店的即時配送。
無人機配送:無人機在各個行業都得到了應用,無人機用于末端配送可以解決多式聯運、物流運輸最后一公里的銜接問題,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實際上,在一些特殊場景,如災害發生、疫情防控、地形限制等,無人機配送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有專業機構預測,在2022~2026年,無人機將在全球范圍內配送超過20%的包裹,收入達到1150億美元。
通過5G實現網聯無人機,是實現安全無人機的創新方向之一。5G能為無人機的聯網提供通信基礎和定位能力,同時實現無人機的協同控制和安全監管。
以上僅僅是智慧物流場景的一小部分,隨著5G技術、車聯網技術、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機器視覺技術、無人機技術等等關鍵技術的發展,智慧物流作為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連接手段,將進一步的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低碳節能的方向發展,成為走向智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