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現代工作空間正在不斷發展。在此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推動下,人們對新的工作場所態度使辦公室成為協作工作的中心,同時也對員工的福祉和生產力負責。物聯網 (IoT) 設備一直是創建智能辦公空間的關鍵,這些空間可以自動組織共享區域、保持健康的環境并節省公用事業成本。
未來,優化辦公空間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應該固定資產往往是企業組織主要的成本。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探討三個值得注意的物聯網設備類別,以及它們的優勢和關鍵功能。
推動智能辦公技術的主要趨勢
動態工作區
諸如輪用辦公桌或協調共享會議室之類的工作行為在大流行前就已廣泛存在;但是現在,這些系統以及社交距離已成為規定的必要條件。據微軟的一份報告發現全球 66% 的雇主正在調整他們的工作場所以適應混合工作安排。這正在改變辦公室的用途,使其用于更多的協作工作。
此外,對于已實施額外的工作場所策略,例如保持社交距離、限制共享區域的占用和清潔規程,以預防疾病傳播。這些變化最終可能導致員工空間使用的很多不可預測性,并且可能需要永久轉換空間以適應這種動態工作環境。
支持員工福祉的工作區
除了混合工作之外,雇主還認識到辦公環境如何改善員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這是生產力的主要決定因素。因此,確保建筑物具有最佳的環境條件(例如溫度和照明)至關重要。
空氣質量尤為重要,因為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室內空氣質量差會使工作空間的工作效率降低 50% 以上。為了提供健康的工作環境,需要更靈敏的HVAC和照明系統。
降低維護成本
漏水是一個主要問題,僅在美國每年就使保險公司損失超過25億美金。這在商業建筑中更為突出,例如辦公室,因為廁所、廚房和 HVAC 系統等管道設備的密度更高,而且使用頻率更高。
除了更高的泄漏可能性之外,全球大流行造成的空置財產也增加了潛在的損害。在大流行期間,許多辦公樓長時間未使用,使管網潮濕,為腐蝕提供了最佳條件。此外,更多的翻新和縮小規模到新場所可能會導致改造后的管道出現更多潛在泄漏。這進一步強調了預測性維護工具的必要性,以便盡早采取適當的行動。
三大智能辦公技術
占用檢測
占用檢測在大流行后的工作環境中有非常多的關鍵用例,但它也有可能帶來運營成本的顯著降低。首先,組織在大流行后辦公室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我們如何在不影響工作流程的情況下安全地共享空間。幸運的是,占用傳感設備可以檢測房間是否有人,這意味著可以遠程管理空間,考慮到最大容量規定和使用期間房間通風的時間。
智能 AI 相機或雷達設備分別使用視覺或空間信息來準確識別有多少人在場。這也可以通過在門口更隱蔽地安裝人員計數器來計算進出房間的人數。
在輪用辦公桌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單獨安裝的被動紅外 (PIR) 傳感器可以自動創建一張未占用座位的地圖。這也可以指導有針對性的清潔程序以及控制照明和HVAC系統,這樣就不會在空蕩蕩的房間里使用不必要的能源。從這個額外的分析中,如果建筑經理意識到某些房間甚至樓層沒有被使用,這就提供了足夠的證據來暫時甚至永久關閉區域,從而節省房地產成本。
占用檢測的用途范圍還在繼續拓展,但最終擁有這些自動洞察力可以減輕設施經理的巨大管理壓力,否則他們將手動或通過昂貴的顧問進行這些觀察。
室內空氣質量 (IAQ) 監測
辦公室空氣質量差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并可能對員工造成重大的短期和長期健康風險。空氣質量尤為重要,因為許多研究已將較差的IAQ與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增加聯系起來。溫度、濕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顆粒物水平等變量都是這種可能性的基本指標,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監測。現代空氣質量傳感器可以配備以檢測超過15種環境條件和污染物,從而更容易相應地調整HVAC系統。
即使IAQ不會威脅健康,惡劣的環境條件也會無形中降低員工的健康水平,從而降低生產力。將檢測范圍擴展到同樣重要的因素(例如照明、濕度和氣壓)的傳感系統將確保可以進行校正以優化員工的舒適度。許多這些環境監測系統可以連接到云分析,將原始數據轉化為有用的行動,消除設施管理者解釋實時信息的負擔。
漏水檢測
正如我們反復強調的那樣,預防性維護對于現代工作場所至關重要,以防止漏水的風險。在辦公樓,尤其是高層建筑中,存在一系列容易泄漏的薄弱點,例如平屋頂、窗戶和HVAC系統。
幸運的是,有一系列漏水傳感器采用主動方法進行早期漏水檢測。首先,可以在管道網絡中安裝流量計,以檢測可能表明是否存在泄漏的流量、速度或壓力的變化。一種更本地化的方法使用洪水傳感器或傳感器電纜 ,它們在與水接觸時被觸發。這些方法可以檢測到第一滴泄漏并找到源頭。傳感器電纜是一種更靈活和可擴展的選擇,因此非常適合屋頂等大跨度區域。
除了能夠防止水損害外,監測用水量和泄漏情況還可以減少大量的水資源浪費。據EPA報告稱,平均每個家庭每年因漏水而浪費近10000加侖的水,這一比例擴展到商業建筑,凸顯了漏水檢測的重要性。
智能辦公技術需要考慮的關鍵特性
據預測,涵蓋上述物聯網傳感設備的全球智能建筑市場預計將 2021年的670億美元增長到2028 年的$2650億美元 。這一重大預測凸顯了對更自動化和智能化系統的需求,但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
提供準確和實時的數據
首先,設施管理人員重視的系統是準確的,不太可能引起錯誤警報。但同樣重要的是及時接收警報和實時數據;在管道爆裂的情況下,超過幾分鐘可能會浪費數加侖的水。
保護隱私和安全
令人擔憂的是,尤其是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這些設備會如何侵犯隱私。用于占用感應的攝像頭可以非常準確地識別人及其周圍環境;然而,即使數據沒有存儲并且符合GDPR(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這也會讓人感到不安。因此,選擇僅檢測移動的傳感機制(例如PIR)可能更合適。
更多的互聯網連接設備也強調了對安全保護設備的需求。因此,必須穩健地開發物聯網系統,僅發送加密消息以防止網絡攻擊的可能性。
可擴展技術
可擴展性是我們從多個角度看到的一個基本方面:安裝、成本和電源效率。無論漏水傳感器的準確性如何,如果覆蓋范圍僅適用于管道下方的一小塊區域,那么如果還有其他需要監控的關鍵區域,這可能毫無用處。因此,成本效益至關重要,應考慮安裝和維護成本,因為這些將影響這些設備的真正投資回報率。
基于行動的見解
最后,由于智能建筑可能有多種類型的物聯網傳感設備,通信方法應集成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中,以供設施管理人員理解。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如果不能有效地采取行動,再多的數據也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