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蘇的下一個推手在哪里?在工業界,一個新概念正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工業互聯網——當智慧遇上機器”領袖論壇上,通用電氣(GE)公司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表示,如果“工業互聯網”如同當今消費互聯網那樣得到充分應用,從現在到2030年,工業互聯網將可能為中國經濟帶來累計3萬億美元的GDP增量。“中國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進程,形成了龐大的智能機器規模。硬件投資已經放在那里,用服務提升生產效率對中國經濟發展將非常重要。”
“工業互聯網”概念描繪的未來,會讓很多人聯想到《駭客帝國》這樣的科幻電影。智能互聯的機器,可能成為“社交”的主體。
工業化創造了無數的機器、設施和系統網絡。工業互聯網,是指讓這些機器和先進的傳感器、控制和軟件應用相連接,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英特爾預計,到2015年全球互聯設備將會超過150億個,全球數據中心IP流量也將達到每年4.8ZB(如果1GB夠存放960分鐘的音樂文件,那么4.8ZB存放的音樂足夠你連續聽上96億年)。思科估計,99.4%的物理對象至今尚未連接到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有可能釋放上萬倍的經濟增量。
參與論壇的原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認為,工業互聯網為各國重振經濟提供了新的思路。“之前,我們討論了太多金融領域的問題,其實,科技和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正是在金融危機之后,4G、云計算、3D等技術開始成熟。”
根據統計,中國擁有的醫療CT掃描儀和發電裝機總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商用飛機發動機和大型油氣旋轉設備位居世界第二;9600輛電傳動內燃機車,位居世界第三。 即使工業互聯網只能讓中國的特定行業生產率和能源效率提高百分之一,也有潛力讓中國的航空、電力、鐵路、醫療、石油天然氣行業在未來15年節省成本約240億美元。 一些大公司已經投入到工業互聯網的建設里。
今年4月底,GE宣布向Pivotal公司注資1.05億美元,以順應“工業互聯網”浪潮。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英明則表示,相關技術的應用已經讓企業獲益。“每一架飛機都有88個傳感器每秒鐘采集4次數據,軟件系統會自動對其進行分析,持續改進飛行員的飛行技術,減少事故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