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里、田地下、大棚中安裝傳感設備,溫度、濕度、酸堿度實時傳至后臺電腦和手機,農民坐在家中點點手機屏幕就能操作。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隨著寧波智慧城市進程的加快,農業也愈加智慧,不少農民試水手機種田養魚。
象山紅升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是象山縣的農業龍頭企業,也是寧波較早試水電信智慧水產養殖系統的企業。昨天上午,記者在紅升公司南美白對蝦養殖塘看到,一臺水槽大小的設備冒出水面。設備旁,每隔半米遠就可看到增氧機不斷“吐出”的水泡。“設備下面安裝著傳感器,通過它們,魚塘的水文、溶解氧以及PH值等數據會實時傳輸到單位電腦上。碰到缺氧等情況,技術員遠程遙控就能打開增氧機。”總經理黃慶宏介紹,公司養殖的都是對蝦、鱸魚、舌鰨等附加值較高的水產品,對水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智慧水產養殖系統不僅實現了關鍵參數的實時控制,也節約了人力、電力等成本。近300畝魚塘要投入100多萬元,“所有魚塘裝好設備后,我們打算把養殖的視頻鏈接到網上去,市民、酒店、超市等可以實時了解水產的養殖情況,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品牌。”象山縣已啟動建設新型農業服務業生態項目。項目分兩期進行,最終將建成一個以電信光纖3G網絡為媒介,以智能手機、ITV為終端的覆蓋全體農戶的全方位農業服務體系。
除了象山,在余姚小路下村,村民通過便民服務中心信息系統可以隨時查看土壤濕度、大棚溫度等監測數據。“一有‘風吹草動’就能在第一時間得到信息,跑田間地頭少了,管理成本也相應下降。”系統也在泗門鎮泗北村、馬渚鎮沿山村等進行試點推廣。“在智慧農業的助推下,寧波農村正發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中國電信寧波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信息化的加速發展適應了農村勞動力流失、老化的現狀,使得寧波農業生產更加高效。對消費者來說,它也實現了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控,保障了食品安全。